让“人本·活性”课堂绽放光彩

这学年,是我校如火如荼开展“人本·活性”课堂改革的一年。从上学期的各教研组组内研讨教学范式、代表教师展示课和教研组教学范式的形成,到这学期课堂教学人人过关课的一一展开,再到下学期即将举行的“博雅杯”优质课大赛活动,我校实施“人本·活性”课堂改革的决心和执行力可见一斑。在这过程中,我作为高三英语组的一名普通教师,参与整个过程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就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人本课堂,既要关注教师、更要关注学生。但在现实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片面强调以知识、教材、教师、考试为中心的现象,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行为模式化、单一化、功利化,导致教学价值的丢失和学习意义的异化。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达到新课标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形态要由“知识课堂”、“生本课堂”转变为“人本课堂”,让英语课堂“活”起来。为此,我们英语组要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关注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基于此理念,我们深入讨论和研究,初步形成了我们学科的“人本·活性”课堂教学范式,即Preview checking(课前预习展示)、Preparation(定位学习目标)、Cooperative inquiry(合作探究)、Presentation(展示汇报)、Summary(总结)、Assignments(作业)。按照这个思路,我也精心准备了这学期的人人过关展示课,课后在同仁的指导和建议下,自己又进行总结,对于有效的“人本·活性”课堂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吃透教材是有效“人本·活性”课堂的前提

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师有责任去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对于教材,教师要敢于突破教师用书上的条条框框,打破陈旧的观点,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加以科学的、灵活的、有效的处理,合理地选择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进而超越教材,让教材亲近学生,服务生活,从而保持教师自我处理教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确定目标是有效“人本·活性”课堂的保证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把握三维目标,即结果性目标、程序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教师的备课应注重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体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自“人本·活性”课堂的理念进入课堂后,教学是否有效不再以“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为指标,而是更注重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发展。

三、转变角色是有效“人本·活性”课堂的关键

有效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因为好课一定是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氛围热烈、关系融洽的课。死气沉沉,闷声不语的课让人压抑;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课让人紧张。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实现互动的课才会让人兴奋,才会充满激情。“人本·活性”课堂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乐于和学生交往,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动态,学会平等地对待学生并懂得尊重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千方百计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向他们展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求知世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不同见解要充分尊重,对有创意的解答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鼓励学生质疑求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自己想要学习的效果。

“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只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泉活水”。在科学日益发达信息化的今天,教师要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在不断地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人本·活性”课堂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合作,增强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用集体的智慧有效备课,有效教学,使“人本·活性”课堂真正意义上有效实施起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