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课改沙龙(2019年第1期)

发布日期:2019-12-13 12:19 点击次数:309

语文教研组课改沙龙(2019年第1期)



沙龙主题:我对“人本•活性”课堂的认识以及学科课堂教学范式探讨

主持:陈海峰

交流发言:牛倩倩、潘彤彤、王宏兰、陈金粉、徐玲玲、邓敏

时间:2019年12月11日星期三

地点:德馨楼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沙龙内容:


陈海峰:为了认真贯彻“三新”教育改革精神,积极落实市四星视导反馈意见,引领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努力打造具有伍中特色的“人本·活性”课堂。在教研处安排下,我们教研组组开展了本次教研沙龙活动。我们邀请了牛倩倩、潘彤彤、王宏兰、陈金粉、徐玲玲、邓敏六位老师谈一谈自己关于“人本•活性”课堂的认识以及对学科课堂教学范式的建议,也欢迎其他老师畅所欲言。


牛倩倩:“人本•活性”课堂,应关注教师和学生这对互为主客体的教学双方,找准角色定位:教师为主导,应当“精教”;学生为学习主体,应当“活学”。具体到教学策略就是要做到:提炼精当的教学语言,形成精妙的教学设计,呈现精彩的教育生成。根植于“教学相长”基础上的人本—活性课堂要求我们立足于系统多元、开放的思想,盘点自己的行为,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如此,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彰显真正魅力。

王宏兰:“人本•活性”课堂的打造师生都要从“技”的完善过渡到“人”的培养上。目前教学的现状是教师要讲一篇课文要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的进行课堂设计,观点不偏不倚,层层设防,不敢越雷池半步。师生都被束缚在应试的牢笼之中,潜在的创造活力与创新意识被挤压。“人本•活性”课堂应该是有人文味,人情味,文学味,生活味;应该目标多元,合作分享,智慧生成。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高效,优效。


潘彤彤:课堂,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教师都应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一样独立的个体,师生平等,人格平等。不因为学生提出质疑甚至批评的声音而恼怒,以师者的威严去压制学生的质疑。所谓“人本•活性”课堂从人的角度是指,尊重人权、保持人格、促人发展;从活的角度看学生是活的人,要施以活的教育。让学生自觉能动的学习,有个性的学习,创造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有了学习的选择权,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控在学生手中,课堂上就出现“满堂彩”。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陈金粉:“人本•活性”课堂其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不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不断对新知产生疑惑,在探究中产生新知,进而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本领。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什么,更应重视他们怎样学和怎样思考的过程。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做“三个放手”:让学生自己查找观察的一手资料,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查找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表达清楚语言,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完善。


徐玲玲:我从这两天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真实事情谈起吧!12月8号珠溪语文推出了我班两位同学作文,两篇文稿都有错别字。说实话我对此很自责,因为我个人的疏忽,造成了学生在平台展示中陷入尴尬境地。但是转念一想,何不趁此机会开展一个关于错别字现象的大讨论,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个中利害,并积极探讨解决办法呢?这是”人本•活性”课堂的应有之意。通过这个“教学契机”我对语文课堂边际有了一些粗浅认识。“人本•活性”的语文课堂不仅扎根在课内动人风景中,也生长在生活肥沃土地上。


邓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意义,强调协作学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发掘人的创造潜能,强调情感教育。活性课堂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课堂的主体要活,教学的手段要活,课程的设置要活,教师的导向要活,评价的体制要活,“人本•活性”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主动、更容易的掌握知识与能力。高中课程多、内容繁、任务重,所以课堂最大的“活”就是让学生较为容易和轻松地掌握规定内容,需要教师用心、需要集体的智慧。“人本•活性”课堂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崇尚师生的创造的智慧。

陈海峰:非常感谢六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六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人本•活性”课堂的认识。让我们对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厚的认识,借此我们初步梳理了“人本•活性”课堂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范式思路:一、预习与前测;二、批注与研读;三、聚焦与生成;四、拓展与后测;五、作业布置。恳请各位老师积极思考,进一步完善我们语文课堂的范式。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感谢董校长的莅临指导。下一期沙龙我们再见!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