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活性”课堂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0-06-16 12:30 点击次数:226

——以苏教版必修三“文明的对话”单元教学为例


“人本·活性”课堂教学理念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盐城市教育局提出“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由伍佑中学万荣斌校长提出并号召全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践行的校本特色教学理念。

伍佑中学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悠久建校史的深具人文底蕴的花园式学校。正如其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师生的幸福人生”所表明的,“人本”,意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用课堂点亮梦想,用教育滋养生命,学校不仅是习得和增长知识的地方,它更是让师生有能力感受和获得幸福的地方,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智慧的场所,而这个场所更具体一点即体现在师生日日共建的课堂上。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一句关于读书求知的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意味着源源不断、变通灵活。“人本·活性”课堂教学理念就是要求基于对人的个性需要、对主体意识的尊重,激活教育资源,整合教育要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运用教育手段,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以促进人的多元化发展。总之,“人本·活性”课堂教学理念既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张扬人的个性,又强调教育的弹性和灵活性。

语文是一门人文色彩非常强的学科,其教学手段也是非常丰富、具有多样变化性的。“人本·活性”课堂教学理念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将更有利于师生课堂上擦出智慧的火花,更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达成实现幸福人生的愿景。现以苏教版必修三“文明的对话”单元教学为例,谈谈“人本·活性”课堂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课程设计要活

“人本·活性”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打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和考试为中心的教学,建立一种在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基础上,在为学生创设出广阔、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能多方面发展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积极意义的学习模式。

既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那在课程设计上就不能再按传统的方式讲授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其实,利用教材、设计课程也一样具有开放性和弹性,要能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在组织“文明的对话”单元教学活动时,教者首先要把握两个大方向——读与写。一、这是个广义的议论文单元,在单元“写作指导”上有一篇《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的文章,“写作实践”中还有三个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二、该单元的四篇选文都是关于文化的选择和继承的,“碰撞与沟通”专题中鲁迅的《拿来主义》和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这两篇文章,一个是站在相对落后的东方的角度,一个是立足发达的西方文明的立场,谈对外来文化的吸收问题;“认知与交融”专题中,费孝通的《美美与共》和庞朴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则分别讲述对“异文化”和“传统”的认知及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四篇文章既具有共性,但论述的角度又各不相同;虽同属议论类,但体例又各不一样。《拿来主义》是杂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有关科学史的文化随笔,《美美与共》是发言稿,《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学术性论文,都不是典范的议论文。所以,求同存异,抓住“读”出“文明的对话”、“写”好“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的文章这两点来灵活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余下则可发挥教材和学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语文课程充满意趣和生机。

针对“文明的对话”单元的特点,结合“人本·活性”课堂教学理念,教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自学《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这篇写作指导文章,回答两个问题:①哪些内容可以为观点提供支撑?②要能够有力支撑观点的论据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同时搜集相关名家文章,在课堂上展示讲解,以加深对《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文的认识和理解。

(二)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协作、交流学习。每个小组各选一篇课文,深读、研究该文,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①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观点?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该怎么办(做)?如果是事理性文章,那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怎么样?(有什么特点?)②作者在论述时,分别运用了哪些论据?③这些论据的特点是什么?各个小组展示时可以用绘制表格或图形,可以制作PPT演示,也可以多人合作展示等等,形式不拘。 

(三)完成上面两个活动后,以单元后面“写作实践”第二题为题布置一次议论文写作训练,要求以该单元的四篇文章作为素材,选择其中合适的名句或例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并养成充分使用教材、建立教材素材库的习惯。

(四)让自由组合的四个小组两两对峙,自选“东西方文明孰优孰劣”或“先继承传统,还是先吸收异文化”为议题进行小组辩论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灵活设计高中语文课程,既能在不断地学语文、用语文中提高语言综合素养,又能不断实践以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师生幸福人生的教育构想。

二、以人的主体意识为本,组织教学要活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看来,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视学生为主动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让他们积极地有意识地参与课堂教学。比如说选择《拿来主义》这篇课文进行探究展示的这个小组,他们派了两位同学用说相声的方式呈现他们组的学习成果,就颇有意思。

生1:《拿来主义》一文的观点是什么?

生2: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拿来”。

生1: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观点?

生2:因为面对外来事物,“闭关主义”行不通。自从国门被枪炮打开之后,就成了“送去主义”。

生1:怎么送的?有例子吗?

生2:有。“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生1:能给我们做一下“捧”的动作,并说一说你的体会吗?

生2:(双手高高捧起,举过头顶,并配合着这个动作,身体做了个前倾的趋势,还在讲台上走了一圈,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有点奴颜媚骨、巴结讨好对方的感觉。

生1:很好。还有实例了吗?

生2:“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读得阴阳怪气,同学们哄堂大笑)

生1: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2:因为鲁迅先生惯用反语来暗示自己的态度,他借用这些事例批判“送去主义”,揭露和谴责国民政府在学艺上媚外卖国的行为。

生1:根据“礼尚往来”的原则,有“送去”的,有没有“送来”的?

生2:有。

生1:“送来”了什么?有实例吗?

生2:“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生1:读完了吗?有些送来的东西看起来还好嘛!

生2(继续读):“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有些东西现在看着还好,但在当时背景下,连“清醒的青年们”都恐怖了,可见送来的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有的甚至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而要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是“拿来”。

生1:你的意思是说,作者为什么提倡“拿来主义”,是因为“送去主义”已快搞得亡国灭种了,而“送来”的又是令人恐怖的,唯有“拿来”是正确做法。那怎么拿呢?

生2:“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

师:怎么拿部分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论证是《拿来主义》一文中的重要论证方法。我们今天重点讲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但正如比喻论证时作者开头用的那个词“譬如罢”,也有一些例证的意味在其中,只不过它的例子是用比喻的方法表现的。因不是典型例证,我们就不多说了。

生1: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作者在实例陈述上有什么特点。

生2:作者都在围绕自己的主张、看法论述事例,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态度。

师:非常好。同学们呈现得既生动,又有条理,分析清楚了论据是怎样有力支撑论点的这个问题。这也是同学们要学习的,写作时一定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论述实例,实例是为观点提供有力支撑而存在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者就灵活地做到了这样几点:①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去发掘文本,解决问题;②适当调控,突出课程的重点,把握课堂的节奏;③适时给予肯定和激励,让学生获得即时成就感,享受学习的快乐,拥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④归纳总结,让教学活动的中心得以明确,落到实处。

三、以人的潜能开发为本,探究学习要活

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必须循序渐进才能不断被挖掘。所以,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理念和组织学习手段都要活,要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归因,知道学习错了或失败了问题出在哪里,而不是归咎于“我不行”“我不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随堂作文训练提升的一段学习展示。

展示随堂习作的题目:“生活中很多细节能反映出文化差异。中国人写信封,最后写姓名,地址是由大到小,西方人则是先写姓名,地址由小到大;在餐厅结账,中国人一般喜欢争先恐后地付账,西方则多实行AA制;中国人崇尚勤俭持家,量入为出,西方不少人则主张超前消费……你注意到其中的文化差异了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差异的?请写一段文字,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生展示随堂习作:生活中很多细节能反映出中西文化差异,要想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有“君子之风”,也就是对待中西文化要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和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但我们要知道,不论哪种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这就需要我们慢慢地、坚定地、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化和睦相处的君子之风,才能进一步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使不同文化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师:你化用了《美美与共》和《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两文中作者的相关论述来表达自己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要采取谦逊、包容的“君子之风”的态度。观点明确,论说详实,层层推进,这些都做得非常好。

但有两个方面我想提点一下,你可以做得更好。第一,这是个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你是在一定情境下,带着某种任务、目的去写作的。比如我现在采访你,你可以口头回答我的问题。请问:“在咱们中国,一般吃完饭结账时,大家会争着付账,而在西方多实行AA制。比如你到国外留学,而你同学请你吃饭,却要你自己付钱,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生:我觉得这正体现了中西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要尊重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师:很好。你觉得对文化差异要采取彼此尊重的态度,对吗?那你希望用四篇中哪些具体的素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呢?引用和举例子时,不妨标明作者和出处。

生:我想用费孝通先生在《美美与共》中的一段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说:“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我们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就要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拿出“君子之风”,用包容的心态,谦逊、忍耐的态度对待异质文明。尤其是文化习俗,并不是我们自己的、熟悉的就高人一等,对他人不同的、陌生的文化习俗就有诸多看不惯,甚至戴有色眼镜,瞧不起别人。每一个文明形成必然有其历史环境、文化心理等长期的原因,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所以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求同存异。在异国,同学若请我吃饭时实行AA制,那就AA制好了,入乡随俗,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师:对比一下,你现在说的跟你之前写的有什么区别吗?

生:好像我前面一味套用教材上的话,基本上被教材语言带着走,缺少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师:是的,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引用而不是套用,包括举实例,都是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的。自己的观点是主,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次,要主次分明,千万不可主次颠倒。引用理论论据时要标注作者、出处,引用的部分要用双引号标注出来,将所引与自己的阐释性语言区分出来。

交给你两个任务:第一,课后将刚才提升的部分结合自己之前写的文字,重新整理成文;第二,现在反思总结一下这次随堂写作的收获。

生:首先,要围绕文题所供材料拟定观点。其次,论述观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偏离材料。第三,所引事例和名言警句要尽量标明出处,要有自己的阐述,而不是套用别人的语言。

显然,该同学的第一次习作并不理想,可喜的是在学习环节中教者并未就此作罢,而是先肯定了他的努力,然后指明方向,并进一步引导他以口头的方式完成了这次习作。而且教者深入浅出,将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化为简易的有针对性的采访活动,在一问一答间很轻松地实现了一次口头习作训练,升格了学生的作文。事后还不忘让学生自我反思,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认识,这让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也得到了一个大的进阶。在这种循序渐进的灵活机变的学习活动中,人的潜能在不断得到发掘和提升。

四、以人的个性需要为本,教师角色要活

由上可见,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张扬个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地转换。教师已不仅是韩愈《师说》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动机和潜能的激发者,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示范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和引导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是关心、关注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的朋友,同时还是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人本·活性”课堂教学理念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注重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学生个性差异,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建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平台,灵活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潜能。同时,教师也要具备复合性能力,能灵活开发和创建课程,能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能积极引导和管理学习活动,能随机应变于各种教育环节中的角色。

综上所述,充分尊重人性,让学生活起来,让教学的各种方式和各个环节活起来,我们的语文课程才能成为充满情趣的富于生命精彩的灵性课程,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成为实现幸福人生的教育。



作者:邓敏,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人本·活性”课堂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上一篇:

下一篇: